>>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4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 見證75年 與共和國同行
      【尋訪寧夏文化新名片】石嘴山:打造“城市文學、工礦文藝”高地
      2024-10-11 07:45:20   
      2024-10-11 07:45:20    來源:寧夏日報

        石嘴山市聚焦現代城市文化塑造,著力挖掘弘揚“三種文化”、培育打造“四個城市標識”。(石嘴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第三屆“寧夏城市文學周”暨“寧夏城市文學活動”贈書活動。

        “把我的愛讀給您聽 禮贊新時代 愛上一座城”石嘴山市2024年大型詩文朗誦活動成果展演。

        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心靈。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本報記者 蘇峰 攝)

        通過挖掘和拓展具有石嘴山地標和地域特點的文化,書寫城市華章,傳承文學基因,講好石嘴山故事。(石嘴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城市是文學的富礦,城市轉型離不開文化浸潤,石嘴山市打造“城市文學、工礦文藝”高地,書寫城市華章,傳承文學基因,講好石嘴山故事,挖掘和拓展具有石嘴山地標和地域特點的文化,將石嘴山文化打造成一張“燙金”名片,用高水平高質量文化強市建設的生動實踐,為推進產業轉型示范市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石嘴山篇章助力賦能。

        文化名片

        城市生活 文學承載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一座城市走向詩和遠方的底氣。

        石嘴山市大武口洗煤廠工業遺址公園廣場中央的礦工頭像雕像、時光廊道、石炭井寧夏工業紀念館等時代留痕,無不詮釋著石嘴山這座城市“形神合一”的獨特氣質,記錄她、講述她、升華她,是形成城市文學創作所依托的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支撐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原動力。繼2023年成功舉辦首屆寧夏城市文學論壇之后,石嘴山市于今年6月再次承辦了關于城市文學的盛會。曾經以工業聞名于世的石嘴山,響亮提出“城市文學”概念,主動扛起“寧夏城市文學”大旗,成為國內文學界熱切關注的現象。

        石嘴山市城鎮化率高,城市特色鮮明,人文底蘊深厚,賀蘭山的雄壯與粗獷、黃河的浩蕩與奔放,是石嘴山市獨有的氣質,移民文化、工業文化、黃河文化、軍旅文化等城市元素和工礦符號是石嘴山文化的注解,傳承發展并挖掘地域特質,定位“城市文學、工礦文藝”,打造寧夏城市文學新高地,是石嘴山文化事業興盛繁榮發展的潛力所在,也是把文化資源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石嘴山的時代命題。

        近年來,石嘴山市作家群緊緊圍繞本地豐富的工礦文化、移民文化、黃河文化、生態文化等文學資源進行創作,創作出了一批小說、散文、詩歌佳作,在《人民日報》《清明》《芳草》《朔方》《天津文學》《星火》《青海湖》等省、市級以上報刊發表,部分被轉載或獲獎。經過培養、擢拔、引領和傳幫帶,該市逐漸形成了一支年輕的創作隊伍,創作的小說、散文、評論在《中國校園文學》《朔方》《延河》等刊物上紛紛亮相。

        2023年5月,首屆寧夏城市文學論壇在石嘴山市舉行期間,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鐘發權、石舒清,以及徐峙、郎偉、金甌等區內外文學名家齊聚石嘴山市,與廣大文學愛好者共話“城市文學、工礦文藝”。其間,寧夏城市文學學會成立。2024年6月,第三屆“寧夏城市文學周”暨“寧夏城市文學活動”在石嘴山市舉辦,劉慶邦、黃亞洲、陳倉等一眾文學大咖再次論道“城市文學、工礦文藝”。其間,公布“石嘴山·寧夏城市文學獎”評選辦法。這一切,都為石嘴山市進一步擦亮“城市文學”品牌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化探析

        “城市文學”讓城市變得更美好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彎轉流來寧夏川,彎彎的手臂八百里長,牽著沙坡頭中衛流往石嘴山。”聲音稚嫩的兒童演誦,營造出“黃河岸邊是我家”的意境,引發了觀眾深深的情感共鳴。近日,“把我的愛讀給您聽 禮贊新時代 愛上一座城”石嘴山市2024年大型詩文朗誦活動成果展演,在石嘴山市文化館精彩上演。這場充滿激情與詩意的盛會,吸引了眾多詩歌愛好者和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感受詩歌的魅力。

        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石嘴山市呈現出新氣象,開創了文化繁榮發展新局面。石嘴山市從頂層設計到各縣(區)各部門積極推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活力奔涌。近年來,古越、吳全禮、蘇子、楊軍民等本土作家在城市文學方面顯現出很強的實力。散文方面,薛青峰、許樂江、萬吉晨及岳昌鴻、王淑萍、趙玉林等作家都有書寫城市的佳作問世,其中,薛青峰的作品榮獲寧夏文學藝術評獎一等獎,王淑萍的散文獲《朔方》文學獎。詩歌方面,涌現出馬中驥、白聞鐘、萬里鵬、馬鈺、邱新榮、阿康等一批詩人,活躍在寧夏乃至全國詩壇。其中,夢南飛的作品獲中外散文詩學會舉辦的散文詩國際大賽金獎,王躍英獲2022中國詩歌春晚“全國十佳散文詩人”。石嘴山市的散文詩創作不僅在寧夏一枝獨秀,而且發展成為令全國為之矚目的散文詩創作重鎮。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石嘴山市有相當漫長的工礦業發展史,當年曾經聚集了五湖四海的熱血青年,積累和沉淀了幾代人的命運故事和內心波瀾,而今又面臨社會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潮流,這一切都為打造城市文學和工礦文藝提供了豐富源泉。對于石嘴山作家而言,煥發卓越才情,立足于石嘴山市的獨特歷史與文化,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藝術作品,是必須認真完成的光榮任務。”寧夏大學教授郎偉說。

        正值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之際,站在新的起點,石嘴山市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改革創新,凝心聚力加快建設文化強市,促進文化資源轉化為新質生產力,不斷為石嘴山市高質量發展增添新的動力和活力。以文化人、以文興城、以文興業,石嘴山市積極探索“城市文學”讓城市變得更美好的務實舉措。聚焦城市特點,聚焦現代城市文化塑造,著力挖掘弘揚“三種文化”(紅色文化、黃河文化、工業文化)、培育打造“四個城市標識”(“五湖四海 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標識、“城市生活 文學承載”的城市文學標識、“文旅融合 體育賦能”的城市活力標識、“人人皆風景、處處樹新風”的城市文明標識)。近年來,出版了《石嘴山故事》《愛上一座城——我和石嘴山的故事》《石嘴山市城市文學叢書》《傳承里的石嘴山》《新時代遇見石嘴山》《走進石嘴山》等書籍及拍攝了城市宣傳片《你好石嘴山》,致力于把石嘴山市打造成寧夏城市文學的高地。

        石嘴山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石嘴山市設立首個寧夏城市文學創作基地、采風基地,成立首個寧夏城市文學學會,設立首個寧夏“城市文學獎”,全市城市文學取得了豐碩成果。現在的石嘴山市,正發揮文化資源、創新基因、工業基礎等方面優勢,向新寫意,“城市文學”也將以更多渠道和介質鏈接到一個城市的未來,彰顯文學的社會性功能與肉眼可見的“經濟效應”。下一步,石嘴山市將挖掘和拓展具有石嘴山市地標和地域特點的文化,將石嘴山市的文化定制成一張帶著春天般熱度的名片,改進創新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通過講好“石嘴山故事”,全面展現“石嘴山擔當”、主動塑造“石嘴山形象”、廣泛匯聚“石嘴山力量”,用高水平高質量文化強市建設的生動實踐,為推進產業轉型示范市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石嘴山篇章助力賦能。

        為聚力打造好“城市記憶 文學承載”的城市形象標識,石嘴山市出臺文藝激勵措施,激勵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積極開展精品創作,涌現出一批有影響力的作家,創作出了一批叫得響的精品力作。用文化潤心、文學助力、扶志扶智,“城市文學”不僅涵養了全市文化文藝事業的發展,更為展現石嘴山奮力建設產業轉型示范市的昂揚姿態提供了獨特視角,收獲了一個文學助力城市發展的全新思路。該市大力推進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接續舉辦城市文學論壇(文學周)系列活動,辦好“石嘴山·寧夏城市文學獎”,持續提升特色文化品牌活動影響力,讓城市文學的火種在石嘴山大地薪火相傳。

        文化點評

        塑造“城市文學”品牌 豐富寧夏文學格局

        石嘴山市獨特的地理特點,孕育了多元文化,城市文學、工礦文藝也由此衍生。“城市文學”是體現石嘴山市厚重的城市文化底蘊和城市秉性的文化品牌。眾所周知,石嘴山市“因煤而興,依煤而建”,新中國成立初期,石嘴山市就被列為全國十大煤炭工業基地和“三線建設”的重要布局點,一批批建設者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云集塞上煤城,篳路藍縷,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城市屹立于賀蘭山下。

        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遼寧省政協文史學習委副主任滕貞甫用幾個關鍵詞描述城市文學的價值,第一個是“血肉”,因為歷史往往以骨骼的形式存在,而血肉正好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可以給歷史的骨骼框架填充血肉,讓歷史變得豐滿。第二個是“傳播”,城市變遷太快,而城市文學能把這種變遷傳播。第三個是“問題”,發現城市變遷當中的一些問題,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能夠發現問題并展示出來,這也是一個城市文學者很重要的價值。建議石嘴山市的作家發現一些別的地方所沒有的獨具特色的東西,比如參加“三線建設”的那些人在這個地方的成長與發展,煤礦工業的故事等,寫出自己的特色。

        寧夏文聯主席、寧夏作家協會主席郭文斌介紹,石嘴山市提出城市文學和工礦文藝,這個文學的方法論是非常有力量的,使石嘴山文學和西海固文學成為一個并行的概念。石嘴山市是寧夏的工業老區,對寧夏而言,可以說有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有一代支寧人的青春和夢想。如果寫好,應該可以寫出像《青春萬歲》這樣的巨著。石嘴山市能夠在寧夏文聯和作家協會、中國作協的支持下,以文學周的形式舉辦這樣的主題活動,一定會催生出優秀的城市文學精品力作。希望通過這種推動,能夠出現有精神高度的城市文學。

        文化自信

        文學與城市互鑒互偎

        如果給石嘴山這座城市貼上一個標簽,那一定是“工礦”和“城市”這四個字。

        1982年,張正民隨父親從河北老家搬到石嘴山市,他的父親是石嘴山礦務局第二煤礦的一名普通煤礦工人。“文學創作是城市的指紋,打開城市歷史的最好方法莫過于書寫這塊曾經沸騰土地上的故事,觸摸與之相關的脈絡。一條河承載了一座城的歷史、孕育了一座城的文明、催生了一座城的發展。”寧夏作家協會會員張正民介紹,城市塑造了作家,作家又提煉了城市。“城市文學、工礦文藝”這個石嘴山市特有的文化氣質和地方標識,大大提高了“石嘴山文學”在全國文學版圖中的辨識度,這既是石嘴山城市品格塑造的需要,也是讀者的心靈需要。

        “鑄造城市文學品牌、電影拍攝重鎮、中國散文詩創作重鎮,我們充分發揮已形成的‘城市文學’品牌作用,使之品牌化、產業化,實現石嘴山文學走向寧夏文學第一方陣,在全國文學領域有一席之地。”石嘴山市文聯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著重做好“城市文學”基礎工作,協助做好“石嘴山·寧夏城市文學獎”評選工作,依托《賀蘭山》文學雜志,凸顯“城市文學、工礦文藝”主題,積極籌辦“寧夏城市文學館”。在“中國散文詩創作基地”建設方面,進一步加強扶持力度,與國內名刊名報聯合開展征文、采風活動,繼續培育本土作家。以充分彰顯散文詩這一文學品牌為龍頭,拓展“賀蘭山詩歌”整理和“河套文化”研究,積極融入黃河文化建設之中,講好“黃河故事”這篇大文章中屬于石嘴山的文學篇章。(記者 蘇峰)

      【編輯】:王小梅
      【責任編輯】:楊麗